重压之下大盘趋稳 空调业积极作为助力减排降碳
2021-09-16 14:21:33   来源:中国工业报

2021冷年已然收官,依然是 “小年”。重压之下,空调行业表现出了一定的韧性,2022新冷年已经开始,市场短期内并不会有大转折。中国家用电器协会秘书长王雷在近日召开的 “2021~2022中国空调行业高峰论坛”上表示,一些利好的因素依然在那,企业应该珍惜市场资源,创新技术、升级产品来满足市场需求。

重压之下 大盘趋稳

过去一年,受洪涝灾害、原材料价格上涨、疫情阶段性反复等因素影响,空调行业遭遇多重 “暴击”。相关空调企业也纷纷坦言,2021冷年家用空调市场经营确实面临较大的压力,但重压之下,空调行业表现出了一定的韧性。

中国工业报了解到,空调企业从自身出发,在过去一年面对诸多压力影响下,一方面从技术创新、品质提升等方面出发修炼内功,提升自身的硬实力和盈利能力。另一方面,在提高自身竞争力、抗风险能力之外,包括空调在内很多家电企业也积极践行社会责任。

在产品升级领域,自去年7月1日空调能效新国标落地实施以来,空调企业加速清退老能效空调、定频空调,加大力度布局新一级能效空调产品,并推出主打健康、节能、舒适的新品,加速健康类、高端智能化、舒适性空调的普及。另外,新风空调市场规模不断提升,新风功能配比日益走高。

京东家电事业部空调业务部相关负责人表示,根据京东家电针对空调产品的用户调研结果显示,健康和智能是除能效外用户最为关注的两大功能点,而健康和智能型产品不仅能够满足用户需求,还是品牌布局空调产品的核心出发点。

机遇挑战并存 创新赢得未来

“按照协会的测算,我国空调的社会保有量5.4亿台,国内零售市场每年大约5000多万台以上的销量,其中一大部分是更新需求带来的,也就是对社会保有量的更新,而且这些是靠存量换新需求所驱动的。”在中国家用电器协会秘书长王雷看来,这是一个很了不得的事情,全球可以说没有第二个这么大的更新市场。因此, “我们应该珍惜这一市场资源,用我们的创新技术、升级产品来满足市场需求。”王雷说。

海尔空调方面表示,未来将继续围绕用户需求新的变化趋势,推出创新全屋定制空气,客厅、卧室、儿童房、厨房等多场景方案,为用户创造更多维度的健康舒适呼吸体验。TCL、志高瞄准卧室睡眠场景,分别推出TCL卧室新风空调、志高劲爽风169空调,保障用户深度睡眠。

套系场景化新赛道之外,解决 “室内空气焕新”痛点的新风空调也在迅速起量,成为空调市场增长的新风口。清华大学环境学院教授张彭义提出,新风空调、净化空调、杀菌空调等技术和材料的进步为新品类空调的开发提供了技术保证。

相关空调企业预判,2022冷年空调市场有望止跌回升。农村市场的空调每百户保有量仅为70余台,潜在市场需求仍然较大。圈层经济逐渐兴起,以Z世代为代表的年轻细分市场将逐渐撑起中国消费新的未来;银发潮日益受到关注,适老产品需求凸显。这些都将为空调行业发展带来新的增量空间。

为减排降碳作贡献

“十四五”规划纲要提出,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,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。 “双碳”目标战略的提出,预示着 “绿色新时代”加速到来,低碳可持续发展成为内在要求。那么,空调行业该如何履行这一使命?

会上,清华大学核能与新能源技术研究院教授滕飞介绍称,在 “双碳”目标中,2030年前碳达峰的 “碳”指的是二氧化碳,不仅包括化学能源利用产生的二氧化碳,也包括工业过程和土地利用变化产生的二氧化碳。而2060年前碳中和的 “碳”则指的是所有的温室气体,这不仅包括了二氧化碳,也包括其他像甲烷、含氟气体等非二氧化碳的温室气体。

“对于空调行业来说,一方面为抵消终端电气化对电力需求的影响,需要继续大幅度提升包括空调在内的家电能效;另外,低碳和零碳建筑将是未来建筑部门的主要形态,家电及空调需要考虑怎么适应未来零碳建筑智能化和低碳化的趋势。此外,碳中和也包含了含氟气体等非二气体,空调企业需要继续研发GWP制冷剂和或不使用制冷剂的制冷技术。”滕飞表示。

作为全球空调压缩机市场的重量级供应商GMCC,今年7月,其凭借《新型滑片式高效压缩机技术研究、性能评价及应用》项目斩获2020年度中国轻工业联合会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。若按照GMCC每年8500万台的产销量计算,使用该技术后,一年能够减排430万吨二氧化碳,切实助力国家的“双碳”战略的落地实施。

据悉, “双碳”目标背景下,中国还将于今年9月15日正式加入 《〈蒙特利尔议定书〉基加利修正案》,这意味着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HFCs(氢氟碳化物)生产国、出口国,将对相关化学品进行管控,包括2024年冻结HFCs生产和消费。对于空调企业来说,加速R410A、R32制冷剂的消减,推动环保低碳制冷剂R290产品市场化必须提到议事日程上来。

对此,王雷强调,减排温室气体、应对气候变化是空调行业的责任,希望空调上下游企业能够不断积累经验,积极推动制冷剂替代工作,为环境保护、为行业的长远健康发展作出积极努力。